为什么要结婚
——浅谈结婚具有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
为什么要结婚?对绝大多数人而言,这不是问题,男大当婚女大当嫁,成家立业是人生之路的重大里程碑。说得深奥一点、理论一些,是人生的自然轨迹和自然规律,有着生物学和生理学的自然属性,也有伦理道德、义务责任的社会属性。
从自然属性看,通俗层面讲,人到青年,朝气蓬勃,男欢女爱,两情相悦,由爱生情,由情结婚联姻,合乎天理,顺乎人情。成家立业、生儿育女,使爱情、婚姻和家庭得到延续和升华。几乎人人都有这样的经历:初到一个单位,领导同事会问,“个人问题”解决了吗?“个人问题”的专指含义,就是恋爱、婚姻、家庭。儿女“个人问题”也是家庭大事。儿女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,如果自己还没有考虑“个人问题”,父母就着急,就要过问,不断唠叨,催婚催嫁,亲朋好友也会帮着张罗,牵线搭桥,争当热心红娘。
从社会属性看,结婚成家、生儿育女,还是民族大事、国家大事,关系到民族的繁衍生息、国家的立足世界。世界上,每个国家都很重视婚姻家庭和人口问题,制定有一系列的相关法律和政策,自由恋爱、自主婚姻,依法结婚离异,保障妇女和儿童权益,是绝大多数国家法律和政策的主导方向和主流。这几年,随着我国人口增长出现历史趋势性变化,国家适时调整优化婚育政策,从晚婚晚育、计划生育转向适度降低法定婚龄、有序放开生育限制,引导年轻人适时结婚、早生多育。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育少子化,国家政策还会继续精细化和进一步惠民化。
据统计,2022年我国人均寿命达到了78.3岁,其中,男性平均寿命73.6岁,女性平均寿命79.4岁。结婚的重大人生意义是,在一个人七、八十年,九十、百年的人生之旅中,谁是陪伴你身边最年常日久的亲人呢?不是父母,不是儿女,而是你的另一半的妻子和丈夫。他(她)是时时牵挂着你,与你同心同德,一心一意、真心实意共同努力养育儿女、持家过日子,同甘共苦的伴侣,从爱人到亲人,“少来夫妻老来伴”。当然,由于种种不可预测的内外因素,并不是每对夫妻都能一线牵到头,或失伴,或离异。但是,遇到这种家庭变故的人当中,绝大多数人都会在经历痛苦之后,选择再婚重组家庭。这也说明,婚姻家庭对一个人的一生是何等的重要和珍贵。
既然如此,为什么个人和社会提出“为什么要结婚”之问呢?为什么这个本来不是问题的问题会出现问题呢?问题的具体形式和内容,以及其中的原因形形色色,多种多样,不胜枚举,既有个人原因,更有社会因素,错综复杂,众说纷纭,莫衷一是。归根结底,是婚姻的自然属性因素和社会属性因素交叉联动的结果。我们在这里只说社会因素,主要是结婚和持家的社会环境、物质基础发生了巨大变化,对个体的婚姻家庭意识和行为变化交叉、互动和共振。
现在结婚成家的初次投入和持家成本的持续投入“水涨船高”,今非昔比,大大提高。有房有车几乎是找对象的入门条件,不但要考虑对象本人收入,还要考虑对象父母的退休待遇,等等。考虑物质条件,无可厚非,成家持家金钱不是万能,没钱可是万万不能。谈情说爱,花前月下,卿卿我我,浪漫也是要花钱的。结婚居家过日子,吃喝拉撒、锅碗瓢盆、水电煤气、买烧洗涮一天也不可少,油盐酱醋一样都不能缺。生儿育女,读书上学,烦不完的神,花不尽的钱。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。即使家财万贯的“二代”人家,也绕不开家长里短,婆婆妈妈,也难保事事顺心、无忧无虑无烦恼。俄国大作家托尔斯泰的名著《安娜卡列琳娜》开开宗明义第一句说“幸福的家庭每每相似,不幸的家庭各有所苦”。物质丰裕未必能捆绑定幸福之家,粗茶淡饭也能滋润和美家庭。结婚要门当户对,高门配大户不是门当户的绝对唯一。过好日子,最忌攀比,知足常乐,家庭和谐,夫妻同心,黄土成金。
改革开放四十几年,就业门路广开,个人收入水平空前提高,家庭生活条件空前改善,社会保障越来越周全可依,中国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好,未来日子更加美好。党的十九大指出,新时代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“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”。国家发展战略部署和政策举措,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效果日益显现,高质量发展和一切为了人民,国民财富的蛋糕越做越大,蛋糕分配趋向公平正义,加快走向“幼有所育、学有所教、劳有所得、病有所医、老有所养、住有所居、弱有所扶”的和谐社会。个人没有什么理由不努力追求幸福婚姻美满家庭。
手机交友
返回顶部